3月31日上午9时,中文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线上观看了 “国家开放大学四级联动开展‘赣水黎河生‘仲马’梦里江南恨水流——张恨水的江西情怀与文学创作’沉浸式直播教学”活动。此次活动以张恨水旧居为实景课堂,通过“文”与“游”的深度融合,为教师们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学教育实践课,引发热烈反响。
一、沉浸式教学创新,打通时空壁垒
直播教学以张恨水旧居为核心场景,镜头穿梭于天井、书房、卧室等空间,将文本中的南方庭院描写与实景画面巧妙呼应,实现了 “空间即文本”的叙事创新。当讲解到作家对故乡的思念时,黎川青山的远景镜头自然切入,历史场景与文学意境的交融带来沉浸式体验。此外,直播中捕捉到的学生触摸木门的真实反应、阳光照亮书桌的偶然瞬间,让文学史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的生活场景,展现了现场教学的独特魅力。
活动还邀请张恨水研究会专家与师生互动,针对 “赣方言使用”“北平创作中的江西元素” 等问题展开深度对话,形成 “学者——教师——学生”三方交流模式,打破传统课堂的权威结构,彰显了知识生产的流动性,为传统文学传承提供了新思路。
二、观后研讨:多维视角话启示
教研室两位教师结合观后感,从教学实践与技术细节等维度分享了思考。任静老师指出,直播教学的空间叙事策略为文学课堂提供了新路径,建议借鉴“场景化教学”理念,挖掘本地文学资源如老舍故居、李清照纪念馆等,打造沉浸式教学现场。同时,专家资源前置化、碎片化模块设计等建议,为优化线上教学结构提供了方向。
李明阳老师关注到教学团队协作与技术呈现的细节,肯定了 “四级联动”模式对开放大学体系化办学的示范意义,认为多教师分工协作可提升内容精致度;同时提出改进建议,如突出地方团队主导性、增加学生参与人数以优化画面效果,以及重视设备调试、口音规范、服装配色等技术细节,确保直播的专业性和观赏性。此外,提前制作先导视频、合理运用配乐增强氛围等细节,也为未来同类活动提供了实践参考。
三、以评促教,探索文学教育新路径
此次观影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观摩,更是对“新媒体时代文学教育转型”的深度思考。教师们普遍认为,沉浸式直播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,但其成功依赖于“内容创新”与“技术赋能”的双重支撑——既要扎根学术深度,如文本与场景的互文阐释,也要适应数字传播规律,如互动环节设计、碎片化内容架构。
中文教研室表示,未来将借鉴此次活动的经验,积极探索“实景课堂 + 数字技术”的融合模式,挖掘地域文化资源,创新教学形式,在坚守文学本质的同时,以更贴近时代的方式传递人文精神,让经典文学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。
此次活动的开展,标志着中文教研室在教学改革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,也为后续深化“沉浸式教学”“线上线下融合”等教学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。
(撰稿:刘媛媛 审核:赵伟强 终审:李伟)